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以一个集大成者的姿态亮相,采用技术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与多家公司展开合作,所取得的成绩非常亮眼。
以水为例,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费用每吨一般都超过5元,复杂的污水处理价格达到每吨几十元,再加上废气处理,一个规模企业每日治污费高达十几万元,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动力可想而知。当前,亟须强化执法力度,落实监管职责。
环保专家、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兴峰说,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对监测数据动手脚,造成很多地方环保数据看上去很靓丽,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社会议论纷纷,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汪家权认为,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其中按日计罚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会对违规污染企业形成更有力的威慑。其次,从生态方面而言,企业利用环保数据造假可以规避环保部门的执法检查,超标排污,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虢鹏说,现行环保法没有具体针对在线监测的条款,执法部门一般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或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企业进行罚款。(记者 张涛 刘宝森 马姝瑞 杨丁淼 赵倩)斩断假数据背后的利益链假数据背后暴露出当前我国在环保领域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已经形成的利益链条值得警惕,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堵住环保监测漏洞。
推动污染数据实时公开,让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化。一是执法人员自动监控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如此,数据造假已无需人工操作,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即便被发现了,也可以推卸责任,归咎于设备。
监测设备形同虚设,国字头企业也造假环保部近期对去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五大电力集团、华润、中石油、神华等央企的子公司均上榜。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致使监测设备采集不到真实样品。高浓度焦化生产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用于熄焦,挥发酚浓度是国家标准的138倍,可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为达标。事实上,我们也很少看到有企业和环保部门责任人因监测数据造假被追究问责。
记者在宁夏采访时了解到,有些市县政府除了给进驻企业开出土地、税收等优惠条件外,甚至连企业环评都免除,直接替企业承担治污费。一些地方的无底线招商,也助长了企业的排污行为。
建立企业诚信体系,特别是第三方监测行业的准入制、黑名单制,提高违法成本。虢鹏打开手机上安装的在线监测软件,记者看到所有企业排污数据都显示为合格。不少发电厂拿到脱硫电价补贴之后不好好运行脱硫设备,出现白天装置运行正常,晚上关闭环保装置的情况,把钱省下来自己拿了,这种行为非常恶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手段花样多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总工许杨说,根据日常检查情况,通过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数据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10多种:一类是通过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等软件手段造假,不达标的变达标。
一些环保部门负责人说,目前重点企业都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但毕竟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首先,如果不与污染企业合作的话,年包的订单可能就没有了。一次造假,立即清出行业,巨大的造假风险将迫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打假须下猛药,让污染晒在阳光下受访专家认为,让企业晒出污染真相,首先还要从立法上加大对涉事企业的经济处罚力度,降低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
二是自动监控设施产品和运行维护企业入行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大、责任感不强。宁夏银川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在启元药业进行检查时,奇怪的情况出现了:当锅炉内的脱硫设备被停运1小时后,锅炉排出气体的颜色和气味都发生了变化,在线监测数据却纹丝不动。
企业和环保设备运营商同流合污,地方保护助长风气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线监测设备生产运营商的资质需先通过环保部审批,再经地方环保部门审核招标后,由排污企业自行选择与其合作。此行为不仅欺骗社会公众,更会误导政府的决策。
当前,应尽快督促尚未进行实时公开监测信息的地方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完善公开内容,结合各种社会组织的监测数据,让公众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环保数据造假,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响社会公平,容易助长不良社会风气滋生。实际监测的排放浓度是每立方米1000毫克,在软件计算时加个0.1的系数,结果就成了每立方米100毫克。针对企业造假行为越来越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等情况,各地环保部门应该组织研发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以技术创新反制技术造假,建立一套防治作弊、很难造假的监管系统。执法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已经摸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规律,如两小时或者1小时采样一次,部分企业就在测量间歇大量偷排超标污水。虢鹏说,运营商为排污企业服务,后者又背负沉重的治污成本,这种利益牵连下的市场化运作难免会产生猫腻。
但是,半月谈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已从简单的污水偷排转为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通过采用软、硬件手段制造李鬼数据,使其永远达标。对于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造假的处罚,目前仅在2009年出台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中提到:责任环保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以水为例,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费用每吨一般都超过5元,复杂的污水处理价格达到每吨几十元,再加上废气处理,一个规模企业每日治污费高达十几万元,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动力可想而知。当前,亟须强化执法力度,落实监管职责。
环保专家、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兴峰说,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对监测数据动手脚,造成很多地方环保数据看上去很靓丽,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社会议论纷纷,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汪家权认为,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其中按日计罚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会对违规污染企业形成更有力的威慑。
其次,从生态方面而言,企业利用环保数据造假可以规避环保部门的执法检查,超标排污,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虢鹏说,现行环保法没有具体针对在线监测的条款,执法部门一般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或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企业进行罚款。(记者 张涛 刘宝森 马姝瑞 杨丁淼 赵倩)斩断假数据背后的利益链假数据背后暴露出当前我国在环保领域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已经形成的利益链条值得警惕,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堵住环保监测漏洞。推动污染数据实时公开,让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化。
一是执法人员自动监控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近几年,企业废气、废水自动监测数据屡屡出现造假现象。
2013年至今,山东省环保厅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22家,对其实施了通报、罚款、挂牌督办等处罚,并将其中5起符合移交条件的案件移交山东省公安厅处理。为加大对企业环保措施的监管,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线监测网络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
河北省邢台市环保局对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的调查发现,该公司为了蒙混过关,通过在锅炉烟囱中部安装一个螺丝,以便随时调节采样点的位置,使其在线监测数据一贯保持合格。不过,法律对在线监测处罚的模糊,以及环保部门的温柔执法,是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的根本原因。
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的合作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其运行维护进行监管。监测数据造假代价小,形成污染利益链一位环保专家表示,按照现行法律,对企业违规排污一般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限期整改。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执法局局长虢鹏说,污染企业将环保设施停运1天省下的钱大大超出1年罚款的费用。信息公开既方便公众查询,又将企业排污情况包括数据质量情况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便于发动社会公众监督企业治污减排
以水为例,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费用每吨一般都超过5元,复杂的污水处理价格达到每吨几十元,再加上废气处理,一个规模企业每日治污费高达十几万元,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动力可想而知。山东省查处的22家企业中,17家采用软件手段造假,5家采用硬件手段造假,软件手段造假是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主要途径。
有时突击检查中看见设备在运行,但一摸机器还是凉的,很明显企业在造假。全国人大代表朱良玉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环保数据是地方政府的形象,是领导干部的脸面,环保部门的数据不好看,那不等于往地方领导干部脸上抹黑吗?在一些地方,环保数据要由当地领导点头才能公布,而不是环保局局长说了算,真实的数据已成为不敢见光的秘密。
不少发电厂拿到脱硫电价补贴之后不好好运行脱硫设备,出现白天装置运行正常,晚上关闭环保装置的情况,把钱省下来自己拿了,这种行为非常恶劣。如果企业有违法企图,就会想方设法改变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